科学发展与农民权利研究中心

刘秋霞王宾齐王睿等2016年新版三部专著成果简介

时间:2016-05-17 14:24 点击数:
 
    近日,我中心研究人员刘秋霞、刘瑞娟副教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王宾齐教授的《高校趋同化现象研究》与王睿博士的《民国诗学著作考述》等学术著作相继出版。这是我中心人员近年来潜心进行学术研究的又一批重要新成果,现简要介绍于后。
 
刘秋霞等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简介
       该著作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秋霞、刘瑞娟任主编,董慧副教授等任副主编,2015年由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以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围绕中国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问题展开系统而深刻地论述,该书由导论及十五章内容组成,共70万字。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系统性专业性。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正是我校有着深厚的学术素养与教学感悟的一线教师在这方面作出的有益尝试。
       在全书开篇的“导论 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部分,从宽广的视角全面系统地梳理了“中国梦”提出的历史过程,强调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历史任务的延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完成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全书理论铺垫的前四章部分,条分缕析地探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与意义、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发展及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着力追溯社会主义的缘起与演进,分析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历程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先导。作为全书主体部分的第五至十五章,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叙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精髓和总依据,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祖国统一的战略构想等内容,不仅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彻底严整性,而且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一系列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成果进行了独到而深刻的阐释。
       该著作还认为,从理论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上述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需要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不断丰富其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与其它同类著作相比,该著作具有以下显著特色:第一,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全书从宽广的历史视野观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轨迹与发展规律,特别是重墨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借鉴与列宁毛泽东等理论实践探索,动态地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发展波澜壮阔的复杂历史演进历程。第二,注重最新研究成果的吸取,它不仅是著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多年观察与思考的结果,也是以开阔的学术视野对学术界研究成果特别是新近研究成果的及时兼收并蓄,从而使本书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学术前沿性;第三,学术研究与理论普及并重。该著作较系统地研究和介绍了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不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领域解决了学术上的学理性与系统性不足的问题,而且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阐释方面解决了概念标签化、解说空泛化与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等问题,因而既是一部内容丰赡、思想精深的学术力作,又是一部可供思想政治工作者、研究生研讨学习的教参书。
 
王宾齐教授的《高校趋同化现象研究
——以农业院校本科专业设置为例简介
       王宾齐教授的《《高校趋同化现象研究——以农业院校本科专业设置为例》一书共32万余字,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包括作者多年潜心研究成果的主体研究部分与附录部分。主体研究部分共六章内容,包括导论、文献综述、农业院校本科专业设置趋同化现象分析、农业院校专业设置趋同化现象分析、农业院校专业设置趋同化带来的问题、农业院校专业设置趋同化的原因与机制、结论与政策建议等六部分内容,对我国近年来高校趋同化现象研究进行了专题研究;附录部分除了包括河南农业大学2012级转专业学生调查问卷、河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与能力测评调查问卷、河南农业大学2009级报考志愿调查问卷等主体研究不可或缺组成部分的调查资料外,还包括作者近年来发表在国内知名专业期刊或项目研究系列成果,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例如在国内高等教育研究重镇的《中国高教研究》发表的3篇重要研究成果,原载2009年第10期的《农业院校专业设置趋同化现象》、2010年第7期的《迷失在大众化进程中:中国高校趋同化原因探析》与,原载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1期的《中国大学组织结构非学术化的新制度主义分析》与2015年第7期的《试论中国大学组织理性的背离与回归》,原载在《教育科学》2011年第2期《高校内部组织绩效评价类型分析——一个新制度主义的视角》,在《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的《中国高校趋同现象的理论解释——新制度主义的视角》等,尚未公开发表的项目研究成果例如《象牙塔里的“过山车现象”:大学教师职称评审前后学术产出的实证研究》、《中国大学权力结构及其形成的制度学分析》等。
       该著作以近十年来我国农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情况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农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趋同化现象。作者运用新制度主义理论对专业设置趋同化的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发现农业高校专业设置趋同化与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生存环境、经济利益驱动和市场诱导等因素有关。研究得出三个结论:一是农业高校失去了原有的专业特色;二是新增设的非农专业不具有优势,属于低水平重复发展;三是农业高校趋同化的专业设置脱离了我国农业发展的需求。此外,还提出了不少独到新颖、甚至可以说是振聋发聩的学术见解,例如“中国高等教育特定的制度环境塑造了以北大为代表的‘神话’。从新制度主义理论的视角看,这种‘神话’的实质是高教环境中的制度规则,它具有‘神话’功能,能强迫或诱导环境中的其他高校为追求合法性而走向趋同、高校趋同化通过三种机制来实现,即强迫机制、模仿机制和社会规范机制和社会影响机制。北大‘神话’所造成的后果是高校的群体性趋向,具体表现在办学目标定位求高、办学规模求大、办学专业求全和办学理念求实用四个方面。”、“当前中国大学出现了组织理性背  离使命现象,表现为大学自治虚化、学术权力弱化和社会责任淡化”等等。
       该著作有着强烈的历史时代感与的社会问题意识,对所关注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地全面调查与高质量地数据处理。从而,一方面它对当前普遍存在于我国高校中的一些体制性痼疾进行抽丝剥茧式地成因剖析,可谓鞭辟入里,一针见血;另一方面又对摆脱这些困扰高校健康发展的问题剔除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可谓有的放矢,切中肯綮。最后,值得指出的是,该著作在体现了严谨缜密的科学理性精神的同时,还饱含着浓烈的人文情怀,因而全书在精练准确的行文风格中不失隽永清新与幽默犀利,例如把高校教师晋升职称前后在学术上的投入与产出的巨大差异变化称之为“象牙上里的‘过上车现象’”。
 
王睿博士的《民国诗学著作考述》简介
       该著作属南京师范大学曹辛华教授、钟振振教授联袂担纲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民国诗词学文献珍本整理与研究”系列成果之一,也是该出版计划问世的第一部著作。该书由河南文艺出版社负责出版。全书共约22万字,结构上分总论和分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对民国诗学著述的情况进行了宏观的描述,分民国诗学著作的面貌、类型、评价和意义四部分展开论述。分论部分则按照所考察的民国诗学著作的类型分为十六章,包括诗学专论、诗词学综论、新旧诗兼论、中国文学论集、诗史、诗话、诗体、诗法、专题研究、断代研究、诗集辑录和诗集笺注等多个方面,末尾附录部分介绍了六部1950-1954年出版的诗学著作。每部诗学著作都对作者生平经历、著述情况、著作的版本情况进行了考索,然后对每部书的章节结构、体例、序跋、主要观点和突出成就进行了评述。
       该著作提出,“民国诗学”,指的是1912至1949三十余年间的中国传统诗学(不包括词曲)。该著作通过对这一时期诗学著作的考据和论析对民国诗学的面貌进行勾勒。众所周知,民国时期新文学占据强势地位,对旧体诗学的发展和延续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然而,民国仍然保留了大批的传统文化精英,他们以复习国学为己任,不仅延续了传统诗学,而且吸收了西方文化理论,创造出了大批超越前代的成果。如钱仲联先生所言:“至于民国,为时亦非太短,操觚之徒为诗话者,殊不乏人,或出专书,或散见于期刊,视前修或且过之。”这些成果非常丰富,散见于各类专著与期刊报纸,数量庞大,内容广泛。虽然这些作品不免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但总体来看民国的诗学作品堪称异彩纷呈,成就卓著。虽然今天我们难以窥见民国诗学的全貌,但在人们心中其价值已经逐渐凸显,民国诗学体系的建构也成为可能。民国诗学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梳理中国古代文学学术发展脉络的过程中,民国诗学史研究是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在沟通中国与西方、传统和现代学术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民国以后旧体文学属于现代文学研究的对象,而现代文学又长期侧重新文学研究,民国旧体文学的整理与研究相当薄弱。但是民国诗学并未远离学者的研究视野,民国诗学的专家研究、著述研究和理论研究一直都在进行。这些研究或谈论专门的诗学问题,如诗经研究、楚辞研究、《文心雕龙》研究;或者属于综论性质的文学史或学术史研究,涉及到诗词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文献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的领域。这些研究虽然数量很多,但是或者是碎片化的,或者是以新文学或西方文学理论为主体开展,仅将旧体诗学作为现当代文学的对照进行论述。以传统的视角和文学研究方法开展的,将民国旧体诗学作为主体的研究还很不足,一部专门以民国旧体诗诗学为研究对象的著作尚未问世,因此,笔者产生了研究这一问题的动机。
民国诗学体系的建构大致可以分为七部分,包括著述研究、专家研究、作品研究、专题研究、现象研究和方法研究和总论,通过各类研究逐步填充民国诗学史的框架,使得民国诗学的总体面貌逐步呈现。此书的选题契合了十八大“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思想和新论断,通过建构民国诗学理论体系,积极解决近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传承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刘歆立 曹广伟;校对: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研究生 张金福 李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