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主页 > 党的建设 > 最新动态 >

最新动态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郭风英

时间:2020-12-02 14:51 点击数: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处于“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在这样关键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必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引领中国人民进行伟大实践的过程中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对社会发展的有深刻认知和明确预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责任自觉和责任自信。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为今后5年乃至1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纵览全局、深思远虑、远筹帷幄的能力和气魄,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知的深化,必将激励全党、全国人民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第二,中国共产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的实践的过程中,坚持“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不断推进中国各项事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始终保持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临危不惧、从容不迫、与时俱进、求实创新。坚持走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情,坚定不移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从一个胜利走向有一个胜利,矢志不渝向着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不断前进。回首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回望中华民族的13个五年规划,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奋斗目标,克服困难,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实践再次证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四个自信,求实创新,方能砥砺奋进、遇山开山、遇水架桥,勇往直前,推动国家走向富强、民族走向复兴、人民走向幸福。
      第三,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会精神,推动新思想、新精神进课堂,提升学生对党和国家政策认知和认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使学生能够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具有新思维、大担当、大作为的新时代青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内容,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内容密切相关,全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进一步明确的安排,对全面深化改革、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发展格局、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外交事业、对外开放、平安中国、军队建设等作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划,需要在思政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有清晰而明确的认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使学生能够正确认知个体、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合理定位个体在社会、国家中的责任和担当,从而把个人梦和国家梦联系起来,在实现个人梦的过程中助力国家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过程中绽放青春、实现个人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