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与农民权利研究中心

张帅梁教授接受《法制日报》对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开通报10起粮食购销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专家采访

时间:2023-02-11 11:39 点击数:
     (李秋潭 刘梦迪 文\图)根据2023年2月11日《法制日报》第4版“法治经纬”刊登的消息(http://epaper.legaldaily.com.cn/fzrb/content/20230211/Articel04002GN.htm)《常态化监督粮仓“守门人”形成威慑》与其公众号推送是《严查“粮仓硕鼠”,中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文章,我中心研究人员、学校政策法规办公室副主任张帅梁教授近日接受《法制日报》组织的对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开通报10起粮食购销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法学专家采访。接受此次采访的还有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教授等。
 
       在采访中张帅梁首先认为,“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是‘国之大者’。粮食安全是系统工程,既要颗粒归仓,又要粮仓除蠹。只有加大力度惩治粮食储藏和购销领域的腐败问题,才能从制度上、体制机制上有效减损,守护大国粮仓,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在他看来,二十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公报要求,深化整治关系人民群众生存安全和社会保障稳定供应的粮食购销领域的腐败问题,这既是反腐败工作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也是对粮食购销领域存在问题的及时纠偏,释放了深入整治粮食购销领域系统性腐败的强烈信号。
       结合通报中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涉及政策性粮食收储、销售、轮换及监管等重点环节,当前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存量尚未见底、增量还在发生,特别是监管缺失缺位、内外勾结、执法不严等问题突出,“靠粮吃粮”易发多发,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系统施治、实现根治任重道远等实际情况,张帅梁认为,我国当前实行的粮食购销制度,是一种托底购销制度,但在实践中,以托底价收购老稻谷、以次充好、虚增粮食购买价格、以旧粮顶替新粮入库、虚报粮食销售金额、把“升溢粮”当“摇钱树”、靠“转圈粮”空手套白狼……这些腐败行为几乎贯穿粮食购销所有环节。这些设租寻租、权钱交易、内外勾结、侵吞攫取等问题,暴露了粮食购销领域制度缺失、监管不严等治理短板。
       结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印发《关于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意见》强调的“要持续加大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惩治力度,对涉粮问题线索开展清底式‘回头看’,应查尽查、一查到底”。 张帅梁分析认为,《意见》是国家推进反腐败工作常态化在重点反腐败领域的体现,旨在既向社会传递常态化监督粮仓“守门人”的威慑效应,又持续推动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体制机制改革,以坚决治理风险隐患大的行业性、系统性腐败。
 
       “对于资源富集、风险隐患大的行业性、系统性腐败,通过专项整治工作,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解决,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突破,一个领域接着一个领域治理,推动腐败防范和治理更加常态化。”张帅梁说,短期目标是形成威慑效应,长期目标是构建清朗吏治。
       张帅梁最后建议,在推动粮食购销领域常态化反腐败的同时,还要持续推动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体制机制改革,特别是通过专项整治工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堵塞漏洞,以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反腐机制,构建粮食购销领域合规链条,严格职责权限,规范工作程序,强化权力制约,构建“一把手”权责清单,紧盯粮食收购、储存、经营等重点环节,进一步厘清权责边界,规范粮食系统经营管理活动。